• 打开微信扫一扫

网站首页 >> 交流中心 >> 20210623--黄河老师、袁千惠同学

交流中心

20210623--黄河老师、袁千惠同学在阳逻8学子讨论班上的讲话与发言

在“阳逻8学子讨论班”上的讲话

湖北大学阳逻分校 黄  河

各位同学大家晚上好!

承蒙李教授抬爱,邀请我一同作为指导老师。其实说起来我自己觉得比较惭愧,我的能力方面和李教授比起来还有比较大的差距,担心做指导老师不够格。

今天李教授让我发言,我认真思考了一下,打算谈三个方面,分别是个人的钻研、团体的科研以及与老师的交流。

第一点是个人的钻研。其实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我们经常会听到身边人讲相关的道理,这个人可能是父母,可能是学长学姐,也可能像我一样,是老师。尽管这个问题已经有很多人讲过,并且可能讲得非常透彻了,但我还是想讲一下,以体现它的重要性。我主要根据我所掌握的知识、经验,以及这两年专家主讲人活动中各位专家的经验来谈一谈感受。

首先第一点,就是文理兼修。我是学教育学出身的,可能有的同学刚开始听到教育学,第一反应是,这个专业就是一个培养老师的专业。不可否认,当老师是这个专业的出路之一,但最主要的任务,还是从事教育方面的基础研究。这个基础研究涉及到哪些内容呢?比如说教育目的、课程论、教学论、教育心理学,而不是物理、语文这些具体学科的师范课程。可能这样说还是比较抽象。就拿21世纪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来说,它是素质教育向应试教育发起的一场社会性批判,各门学科的教学在课改思潮的影响下,只学死知识的情况有所改善。在这个过程中,学科教学,比如物理学科教学,开始从传授知识进一步深究锻炼思维、培养科学精神和动手能力;教育学则从更宏观的层面进行研究,课改思潮所提出来的素质教育,就是教育学研究者的研究产物,1997年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的一篇论文《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掀起了全国范围内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

在教育学中,中世纪及以前更多强调文法知识,比如语言学、修辞学,近代实用科学知识开始占据上风,文法知识地位下降。但是到了现代社会,教育学界普遍认为,不管是文法知识还是科学知识,都具有其重要的意义。于是,基础教育开始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核心素养。在中小学中,融合课程、stem教育、研学旅行等词汇开始流行;高等教育中,通识教育也开始受到重视,比如我们学院,就叫做通识教育学院。这些教育理念的特点,都是强调跨学科的学习和多学科的视野。因为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创新就是产生于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缝隙之中。我自己就有亲身体会。以前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她不仅是教育学的学霸,而且还看了很多其他方面的书,尤其是法学和历史学方面的。每次我们课堂讨论的时候,她总是能够联系到历史、法学的知识,提出一个全新的视角引起我们的讨论,这个很令人佩服。她的这种能力来自于哪里?就来自于她广阔的学科视野。当然,也需要有敏捷的思维和联系的观点,但我认为这也是以多学科的知识积累为基础的。那么,迁移到个人的钻研,或者说学术研究上面来,也是同样的道理。研究通常是以问题为导向的,能够做到文理兼修,那你就能找到更多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更好地破局。

其次是方法,我们这里说的是个人的钻研。做学术研究的时候,我们当然会有团队的配合,但很多时候,我们是个人独立进行研究的。这时,从别人那里得到的帮助并不多,要想提高自己的效率,就要掌握方法。现在信息技术很发达,查阅文献很方便。但要查阅好的文献,查阅自己想要的文献,也不是那么容易,需要掌握使用各类文献资源网站的技巧。除此之外,我们开展研究时的访谈法、文献分析法、问卷法等等,这些是一些基本的且必须掌握的方法。只有具备了这些方法,我们的研究才能够有效率,并且足够严谨。就我们个人而言,我们还要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方法,比如我读研的时候,有一个非常厉害的学长,分享自己看文献的方法。他称之为“爆炸式阅读”,这个名字非常形象。什么叫“爆炸式阅读”?就是在看一篇文献时,这篇文献里面每出现一个自己陌生的专业术语,他就去查阅与之相关的文献。当他看完最初的那篇文献时,就已经积累了不少该领域的知识。这是他个人的、比较个性化的方法,可能并不是每个人都适用,但是大家可以向他学习,摸索一系列适合自己的研究方法。

个人的钻研部分我也不多说了,下面说一下第二点,团体的科研。我们这里有8名同学,组成了“阳逻8学子”这样一个学术团体,用我们教育学上的相关术语来说,就是咱们建立了一个学习共同体。我们建立一个学习共同体,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要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共同解决一些“信息科学”和“信息哲学”方面的问题。在这个团体里面,你们要真诚地进行交流。对于某一个学术观点,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都应当开诚布公地讲出来,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换。如果你们同学之间都不能很坦然地讲出来,在和老师交流时就更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这其实也是一种锻炼。而且,要解决某一个问题,必须进行充分的讨论,集思广益,这样才能得出相对完善的结论。

另外,作为一个团体,肯定也要有一个团体应该具备的特征。你们8个人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学习,你们和其他人也能够交流、学习。那么凭什么你们这8个人能称之为一个团体呢?我认为最核心的,还是要有一个团体的规矩。这其中的主要矛盾,就是当我们共同解决一个学术问题时,各个成员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分配到自己身上的学术任务。比如,你们现在已经是一个团队了。未来回本部之后,你们可以组队参加大学生挑战杯这样的学术竞赛,每个环节都需要各个成员之间的通力配合,要真正拧成一股绳,要取得好的成绩,每个人就得把自己的任务完成好。

第三点是与老师的交流。就我们这个团队而言,就是李教授和我。李教授是这个领域的专家,学术问题方面的答疑解惑,我想你们可能要更多地请教李教授,我相信李教授肯定是非常乐意解答的。其实说起来我觉得你们是幸运的,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你们可以看一下自己身边,有多少教授,主动联系大一的同学,来提供指导?其次,在我读研期间,我了解到一些不负责任的研究生导师,连自己的学生都不管不问。所以我觉得你们在大一就有这么一个机会,与李教授接触,向李教授学习,是非常幸运的,要好好珍惜。至于我,说句老实话,信息科学和信息哲学这两方面,我都相当于是门外汉,和你们比起来,我可能就是多一些做科研的经验。所以一些方法方面的问题,你们可以来咨询我。尤其是怎么找文献,我想我还是可以分享一些比较实用的技巧。另外,我也希望借这么一个机会,和你们一起学习、共同成长,争取在信息科学和信息哲学方面能够增长一些见识。

 

在“阳逻8学子讨论班”上的发言

湖北大学阳逻分校 袁千惠

李老师、黄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我是湖北大学阳逻分校通信二班的袁千惠。我非常高兴,能够有机会加入“阳逻八学子”团队,和大家一同学习与研讨有关信息科学的知识。

前几天李老师要求我,在华光研究院官网上查看《今日要闻》第六十六期,即“21世纪的信息科学宣言”。后来,我又阅读了李老师发送给我的《当代自然科学的危机与理论信息科学Word版。虽然我不能理解与掌握论文的全部意思,但是对于结束“只有信息技术,没有信息科学”的历史,我十分认同。

信息科学,不仅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是个完全陌生的学科;同时它对于现在主流的“科学观”,也是一个崭新的思想。其中的“理论信息科学”,既可连接基础信息学和领域信息学,也可以连接信息哲学。虽然我们现在只是马上就要读完大一的学生,很多知识和方法都不大了解,但我们可以一同合作学习,去理解和不断去尝试新的事物,不断增长自己的经验。

202161日的《楚天都市报》上,我看到湖大李雅婷同学的事迹介绍。她曾经作为“阳逻6学子”之一,在2018年寒假期间访问过李老师。她的故事,对于我很有启发。现在虽然我在在很多方面没有充足的经验,解决事情可能不熟练,做得不够好,但我会不断学习,在学习和锻炼的过程中不断充实和提升自己。

谢谢李老师和黄老师的理解与支持。

 

【返回】

  • 武汉市华光信息科学研究院
    HuaGuang Academ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t Wuhan
  • 关注微信公众号

鄂ICP备19018315号-1

版权所有:武汉市华光信息科学研究院   技术支持:武汉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