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微信扫一扫

网站首页 >> 友情展示(国内) >> 武汉大学博导、桂起权教授成果展示

友情展示(国内)

武汉大学博导、桂起权教授成果展示


武汉大学博导、桂起权教授成果展示

第一部分:哲学中国网学者介绍(修改扩充)


image.png

 桂起权,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40年生,浙江宁波人。1952-58年在上海市育才中学求学,是天文爱好者。1958-63年在安徽大学物理学及无线电系求学。大学阶段就确立“学物理而习逻辑而穷哲理”的志向,是自然辩证法与科学哲学课外兴趣小组的积极分子。1963-83年在连云港矿业专科学校教普通物理。 19839月在前辈科学哲学家江天骥教授保荐下,调往武汉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博士点工作。多年来,先后为研究生开设科学思想史、一般科学哲学、物理学哲学、系统科学与哲学、生物学哲学、次协调逻辑、归纳逻辑、经济学方法论等课程。

中国自然辩证法学会物理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湖北逻辑学会名誉会长,曾任中国逻辑学会学术咨询委员、归纳逻辑/辩证逻辑/经济逻辑三个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科学逻辑专业委员会常委,全国外国哲学学会理事,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复杂性与系统科学哲学研究会理事、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另外,曾任教育部逻辑与认知研究基地学术委员,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山西大学科技哲学中心兼职教授等职。

在科学哲学界,他属于“本义的科学哲学派”,大力提倡分科的科学哲学研究纲领,主张科学哲学与科学思想史研究密切相结合,主张自然辩证法研究与科学哲学研究要相互为用,实现一体化。他在博士生的培养上和本身最有影响力的工作主要是:1.在物理学哲学方面(尤其是量子哲学),在武汉他发起了一个“量子哲学共同体”,提倡有结构的场物质是第一性实在,物理世界的奥秘潜藏于数学结构之中。在EPR之争问题上,批评了对哥本哈根观点的一边倒,为爱因斯坦的实在论即维护“量子粒子仍然具有客观性、弱个体性”进行合理辩护,从而正确解释“远程关联”(量子纠缠)只是整体同步效应,不是什么“超光速”,并不导致反相对论的“超距作用”。2.在生物学哲学方面,提倡“系统科学是生物学理论背后的元理论”,物种起源、自然选择的自动化反馈调节机制的奥秘,在于“样本小,涨落大”,“混沌边缘出创新”,自组织的生物界是“合目的性的”,不是“宇宙最优设计”却符合“满意决策”。一般科学哲学的通用原理,如纲领方法论,对生物学哲学仍有妙用。3.在经济学方法论方面,用纲领方法论分析西方主流派经济学与马克思纲领的区别。提出邓小平两个“政治-经济不等式”的新概括,用“两重性逻辑”解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逻辑基础。用次协调逻辑的“双面真理论”解释“政府-市场”两点论。《金融物理学的逻辑解释》得到了成思危先生的赞扬。4.在计算机科学哲学方面,对冯诺依曼的自动机思想的解释分析,被内行学者认为是国内最好的。中国科学院人工智能联盟标准组的吴焦苏先生打电话说,“很好奇你们对冯诺依曼的思想研究怎么会如此深刻”。5.《科学思想的源流》(1994)是一部用科学哲学解读科学思想史的著作。

在逻辑界:1.从逻辑哲学上发现“(逻辑)对应原理是多种非经典逻辑的通用原理”(1994),与刘东波一起发现它对人工智能有用,例如可用以解读《模糊PROLOGHORN子句逻辑》(注:李德毅院士及其助手的合作论文,李是人工智能学会会长)。2.与任晓明一起提倡“逻辑与原型的恰当相符性”的纲领,用以解读多种非经典逻辑的发生学。3.在国内是次协调逻辑的首先引进者之一。4. 被认为是辩证逻辑形式化的弱纲领的主要代表(“有限目标”,局部形式化)。

主持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系统科学与辩证法;物理学哲学研究。其中《物理学哲学研究》2000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编号00bzx015被评为优。教育部基金项目:哥本哈根科学哲学批判性研究;次协调逻辑研究;生物学哲学研究。其中重大项目:物理学前沿的哲学问题——规范场论的哲学意义研究(02ZAZJD720012)。

得奖情况:1.《非经典逻辑系统发生学研究》(任晓明、桂起权合著)于2012年荣获中国逻辑学会一等奖。2.202011月桂起权荣获中国逻辑学会终身成就奖。

主要著作有:《科学思想的源流》(1994)、《当代数学哲学与逻辑哲学入门》(1991)、《哲人科学家:玻恩》(两人合著,1996)、《海森伯传》(两人合著,1999)、《次协调逻辑与人工智能》(第一作者,2002)、《生物科学的哲学》(第一作者,2003)、《规范场论的哲学探究》(第一作者,2008)、《物理学哲学研究》(两人合著,2011)、《计算机科学哲学研究》(两人合著,2010)《人与自然的对话——观察与实验》(两人合著,1990)、《机遇与冒险的逻辑——归纳逻辑与科学决策》(三人合著1996)、译著有:《科学哲学》[](两人合译,1994)、《机器人与人类心智》[](三人合译,1993)等,若计及多人合著的著作,总数近50本。

主要论文有:《我们的物理学哲学研究的核心理念》(2010)、《对应原理——多种非经典逻辑的通用原理》(两人合著,1994)、《析量子力学的辩证法——玻尔的互补性构架》(1994)、《对称性破缺与宇宙设计》(2007)、《充实的真空:量子场的实在论与生成辩证法》(2007)、《规范场论的研究纲领述评》(2008)、《EPR佯谬、量子实在的弱个体性与远程关联》(两人合著,2010)、《科学解释学与阐释逻辑》(2019);《目的论自然哲学之复活》(1995)、《系统科学:生物学理论背后的元理论》(2003)、《生物学哲学中的纲领方法论》(2004);《对计算机模拟中的逻辑、方法论的几点认识》(2005),《梦:形象思维的毕加索艺术——相似联想、形象模拟及隐喻》(2005);《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的经济学应用》(2001)、《经济学的科学逻辑研究纲领》(2007)等,总计约200余篇。

第二部分:终身成就证书

image.png

第三部分:桂起权教授辩证法思想研究脉络及特色

作者:肖显静, 华南师范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院 (202年11月1日)

内容提要

引言

一、坚持和发展中国语境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二、分析和挖掘科学前沿的辩证法思想内涵

三、倡导和构建“辩证法”思想的形式化

结论

引言

桂起权教授是具有“辩证法”情结的。

在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分别以 “桂起权”(作者姓名)并且“辩证”或者“辩证法”“辩证逻辑”搜索,获得论文32篇、18篇和21篇。

桂起权教授所发表的第一篇文献是1981年的“逻辑圆论(一种由欧拉图导出和三段论系统)”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第2期,第28-30+80页),涉及数学辩证法与逻辑;所发表的第二篇论文是“同一性与斗争性不是相对与绝对的关系”(《社会科学》,1982年第6期,第49-50页),据作者本人说,这是对毛泽东《矛盾论》中“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观点,委婉地提出质疑。

自此之后,桂起权教授一发不可收拾,研究“辩证法”40年,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与中国化、科学前沿的辩证法以及辩证法的逻辑化——“辩证逻辑”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成就卓著。今天,梳理并且探讨桂起权教授“辩证法”思想研究,对于了解并且理解桂起权教授这方面的思想以及这一代中国学者“辩证法”的思想特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坚持和发展中国语境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关于这一论题,集中于“从解释学视角看辩证法在中国的语境化(对话)——有感于读《中国辩证法》及其他”【桂起权、柳海涛,《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第6-13页。】一文中。

依据此文,桂起权教授的中国语境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包含毛泽东思想中的辩证法、中国版本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以及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辩证法等。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辩证法”文献目录(共8篇)

(1)桂起权:“同一性与斗争性不是相对与绝对的关系”,《社会科学》,1982年第6期,第49-50页。

(2)桂起权:“毛泽东如是说:机械运动仍是辩证法的运动——兼论惯性定律的哲学意义”,《人文杂志》,1994年第2期,第55-57页。

(3)桂起权:“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生态哲学思想”,《河池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第22-25页。

(4)桂起权:“马克思《资本论》的辩证逻辑与邓小平的‘两重性逻辑’”,《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 校学报》,2006年第3期,第16-19页。

(5)桂起权:“关于邓小平‘经济学不等式’的哲学思考——兼谈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逻辑协调性”,《东南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第5-9,第126页。

(6)桂起权、柳海涛:“从解释学视角看辩证法在中国的语境化(对话)——有感于读《中国辩证法》及其他”,《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第6-13页。

(7)桂起权:“‘辩者21事’之解读:分析性理性要与辩证理性相结合”,《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第60-67页。

(8)桂起权、曹青春:“读萧显静《生态哲学读本》有感——从生态马克思主义观点看”,《系统科学学报》,2019年第3期,第1-4页,第16页。

1、毛泽东思想中的辩证法

桂起权教授的中国版本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是从毛泽东辩证法思想的探讨开始的。

他虽然对毛泽东强调“矛盾”“对立”“斗争”的“辩证法”持保留态度,但是,对毛泽东“辩证法”思想以及“辩证逻辑”思想大加赞赏。【桂起权:“毛泽东如是说:机械运动仍是辩证法的运动——兼论惯性定律的哲学意义”,《人文杂志》,1994年第2期,第55-57页】

桂起权教授认为,毛泽东的相关论述以及《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对工业类文件的意见》等,标志着中国版的自然辩证法形成已经达到成熟阶段。 【桂起权、柳海涛:“从解释学视角看辩证法在中国的语境化(对话)——有感于读《中国辩证法》及其他”,《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第11-12页。】

2、中国版本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

(1)中国版本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形成之初:瞿秋白的核心思想是“相反相成”“矛盾互变”;

(2)中国辩证法通俗化运动的杰出代表是艾思奇,在中国语境下重新解释了西方的相关概论,如“通变”“阴阳”“相反相成”等,诠释了恩格斯“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3)中国辩证法成熟形态的缔造者是毛泽东,这集中地体现于《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对工业类文件的意见》等之中,属于实践的辩证法;【(桂起权、柳海涛:“从解释学视角看辩证法在中国的语境化(对话)——有感于读《中国辩证法》及其他”,《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第11-12页。】

(4)注重应用、讲究实效的辩证法大师: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命题的提出及其所包含的辩证法意义。【桂起权:“马克思《资本论》的辩证逻辑与邓小平的‘两重性逻辑’”,《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 校学报》,2006年第3期,第16-19页;桂起权:“关于邓小平‘经济学不等式’的哲学思考——兼谈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逻辑协调性”,《东南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第5-9,第126页。】 

3、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辩证法”

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辩证法”并非田辰山所称的“通变式互系性思维”,而是“阴阳(格式)思维”,体现了中国人的“阴阳、通变”思维的视界融合;对于西方辩证法的中国化,应该遵循“文本中心论”“作者中心论”“读者中心论”三者互动沟通的模式。【桂起权、柳海涛:“从解释学视角看辩证法在中国的语境化(对话)——有感于读《中国辩证法》及其他”,《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第6-8页。】

不仅如此,他还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辩者21事”进行了“辩证法”的解读,涉及“揭示运动的内在矛盾性”的论题——“镞矢之疾有不行不止之时”“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飞鸟之影未尝动也”“轮不辗地”,“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的论题——“狗非犬”“鸡三足”“黄牛骊马三”“郢有天下”,“生物演化的悖论”论题——“卵有毛”“丁子有尾”“马有卵”,“刻画理想化概念”的论题——“矩不方,规不可以为 圆”“凿不围枘”。【桂起权:“‘辩者21事’之解读:分析性理性要与辩证理性相结合”,《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第60-67页。】

二、分析和挖掘科学前沿的辩证法思想内涵

1、量子力学中的辩证法

(1)桂起权:“量子危机的认识论意义——兼评玻尔的“互补原理”与惠勒的“因果时序颠倒”,《社会科学》,1985年第11期,第51-54页。

(2)桂起权:“非完全决定论:因果与机遇的辩证综合”,《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1年第2期,第1-8页。

(3)桂起权:“析量子力学中的辩证法思想——玻尔互补性构架之真谛”,《哲学研究》,1994年第10期,第54-60页,第74页。

(4)桂起权:“理解当代自然哲学的钥匙——量子/系统辩证法”,《自然辩证法通讯》,1997年第3期,第7-14页。

(5)桂起权、王贵友:“物质:可分的或连续的、构成的或生成的?——选评《3大论战》与《生成哲学》”,《河池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第1-4,15页。

(6)桂起权、高策:“量子场论总纲领下诸竞争子纲领的互动与发展——从科学哲学和辩证法的眼光来看”,《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7年第5期,第30-34页,第59页,第111页。

(7)桂起权、宋伟:“充实的真空观:量子场的实在论与生成辩证法”,《河南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第79-82页。

(8)桂起权:再论量子场的实在论和生成辩证法——从生成论与构成论对比的眼光看,《自然辩证法研究》,2009年第3期,第19-23页。

(1、质疑量子力学中的所谓“物理学中的唯心主义”

桂起权教授指出,所谓的“量子危机”,实质上是“自然科学唯物主义”朴素信念的危机。它集中表现在“客体的实存性”“严格因果性”以及“事件与观测无关”等原则的失效。出路在于“唯物主义辩证法”。【桂起权:“量子危机的认识论意义——兼评玻尔的“互补原理”与惠勒的“因果时序颠倒”,《社会科学》,1985年第11期,第51-54页】

针对何祚庥《三大论战——现代物理学研究中的哲学问题》与金吾伦《生成哲学》,桂起权教授赞成生成论,反对构成论。认为不能单纯强调“分”,“可分”与“不可分”是对立统一的,应该强调关系实在论而非实体实在论,“分”的概念应该有多种含义,而不应该在“‘粒子’无限可分”的意义上使用;也不能完成否定构成论。【桂起权、王贵友:“物质:可分的或连续的、构成的或生成的?——选评《3大论战》与《生成哲学》”,《河池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第1-4,15页】

反对“实体实在论”以及“操作主义”“结构主义”,基于“场的实在论”“结构实在论”,认为场物质是第一性的,粒子是第派生的。他虽然不赞成何祚庥院士的“构成论”的观点,但是却赞同他的“中国古代的‘元气自然观’也是这样,在本质上都属于场本体论的范畴。”【桂起权:再论量子场的实在论和生成辩证法——从生成论与构成论对比的眼光看,《自然辩证法研究》,2009年第3期,第19-23页】

(2、挖掘量子力学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

量子力学最集中地刻画了非完成决定论的特征:自然规律同时受制于因果与机遇两个方面,纯粹的决定论和非决定论都是不可取的,应该走向非完全决定论。【桂起权:“非完全决定论:因果与机遇的辩证综合”,《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1年第2期,第1-8页)】

玻尔的互补性原理包括:对立描述方式的互补性,两类经典概念之间的互补性,不同实验安排之间的互补性,两种对立图像之间的互补性。“互斥即互补”“相反相成”。互斥互补双方结合为一个整体。这就是对立统一。【桂起权:“析量子力学中的辩证法思想——玻尔互补性构架之真谛”,《哲学研究》,1994年第10期,第54-60页,第74页】 

自然本体是依赖场境的、生成的、潜在的实在;因果与机遇支配自然;主体作为参与者内化地观测自然;自然系统作为自组织的有机整体 是合目的的;偶然性作为自然运作的一种基本机制应当恢复应有的本体论地位。【桂起权:“理解当代自然哲学的钥匙——量子/系统辩证法”,《自然辩证法通讯》,1997年第3期,第7-14页】

量子场论总纲领下的诸种竞争纲领之间存在矛盾,但又相反相成。【桂起权、高策:“量子场论总纲领下诸竞争子纲领的互动与发展——从科学哲学和辩证法的眼光来看”,《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7年第5期,第30-34页,第59页,第111页)】

在狄拉克那里,真空是由场量子生成的,由此得到“场量子的生成辩证法”。在这种量子模型中,真空仍然是一种“没有实粒子存在的空间”,在这一点上它继承了经典真空的性质。然而,在另一方面它却又断然否定了“真空=空无一物的空间”的经典概念,因为在电子真空中充满着负能量电子,即虚电子。于是,亚里士多德的“虚空不可能”和笛卡儿的“充实空间”的思想再次复活。【桂起权、宋伟:“充实的真空观:量子场的实在论与生成辩证法”,《河南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第79-82页】 

2、生物学中的辩证法

(1)桂起权、傅静、任晓明:《生物科学的哲学》,重庆: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年。

(2)桂起权:“我的生物学哲学研究——在普遍性与特异性之间的两极张力”,《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第1-5页。

(3)桂起权:“解读系统生物学:还原论与整体论的综合”,《自然辩证法通讯》,2015年第5期,第1-7页。

(4)邢如萍、桂起权:“系统生物学的非线性综合路径及其本体论分析”,《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年第5期,第104-109页。

(5)桂起权:“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生态哲学思想”,《河池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第22-25页。

(6)桂起权、曹青春:“读萧显静《生态哲学读本》有感——从生态马克思主义观点看”,《系统科学学报》,2019年第3期,第1-4页,第16页。

(1、生物学科学中的辩证法

在生物学哲学上,作者与他人合作,出版《生物科学的哲学》一书,对生物学中的偶然性与必然性、决定论与非决定论、本质主义与非本质主义、整体与还原等进行研究,以得出辩证的结论,如“非完全决定论”。这体现了辩证法思想。【桂起权、傅静、任晓明:《生物科学的哲学》,重庆: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年】

(2、系统生物学哲学中的辩证法

“功能产生于分子,却并不(直接)存在于分子。”这体现了辩证法与辩证逻辑的精神。基因组计划意味着“还原方法成就之巅峰,以及还原论纲领梦想的破灭。”细胞行为 由多分子“协同产生”。这涉及复杂性、系统、网络、涌现、自组织、自我维持、机制、控制、建模、功能等。还原论与整体论的优势互补以及生命的涌现性质可计算:生命的涌现性质=按线性可叠加方式不可计算=按非线性叠加方式有条件地可计算。整体不可还原,但局部可还原;绝对的不确定,但相对的可确定。【桂起权:“解读系统生物学:还原论与整体论的综合”,《自然辩证法通讯》,2015年第5期,第1-7页】

自然选择的单位是什么?关于此有“个体选择论”“群体选择论”“基因选择论”。究竟是哪种呢?应该是这三者形成的综合性的网络,这也叫做“综合本体论”。【邢如萍、桂起权:“系统生物学的非线性综合路径及其本体论分析”,《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年第5期,第104-109页】

(3、生态学哲学中的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有机辩证统一的自然观: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人是自然的的一部分,人是自然的无机的身体;自然的人道主义与人的自然主义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物质代谢(同化、异化);违背自然规律将会遭到惩罚;走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否定之否定。【桂起权:“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生态哲学思想”,《河池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第22-25页。】这就提出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概念。

《生态哲学读本》一书由“第一部分 生态自然观:从机械自然观到复杂自然观”“第二部分 生态伦理观:从人类中心论到生态中心论”“第三部分 生态文化观:从解放人类到解放自然”“第四部分 生态科技观:从绝对的肯定到辩证的摒扬弃”“第五部分 生态生活观:从个人行动到公众维权”“第六部分 生态生产观:从经济增长到生态保护”共三十章构成。桂起权教授认为其中渗透“生态辩证法”思想,如“物质交换”“对立统一”“肯定否定”等。不过,桂起权教授进一步提出,该书之“生态混沌无规律性”的提法是不恰当的,生态虽有“不规则性”但仍然有规律性可循,即使“生态学混沌仍然有内在的规律性”,可以预测和推导。【桂起权、曹青春:“读萧显静《生态哲学读本》有感——从生态马克思主义观点看”,《系统科学学报》,2019年第3期,第1-4页,第16页】 

3、其他分支科学学科中的辩证法(“系统辩证法”)

(1)桂起权:“生命:为什么优先化学自维持系统?——‘超循环’的辩证解读”,《系统科学学报》,2018年第1期,第29-33页,第58页。

(2)桂起权:“对复杂性研究的一种辩证理解”,安徽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第27-32页。

(3)桂起权、陈群:“从复杂性系统科学视角支持共生与协同”,《系统科学学报》,2014年第1期,第9-15页,第20页。

(4)桂起权:“解读‘邦格的系统哲学思想与辩证法的关系’”,《系统科学学报》,2017年第4期,第5-8页,第38页。

(5)桂起权:“古典经济学纲领与经济学革命的来龙去脉——用经济学方法论做辩证分析”,《经济评论》,2004年第4期,第47-50页。

(6)桂起权:“对穆勒经济学方法论传统的辩证解读”,《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第11-17页,第25页。

(7)桂起权、曹青春:“用辩证法眼光看经济思想的发展”,《广东社会科学》,2020年第5期,第37-63页,第254页。

自组织的驱动力,从偶然达至必然。“自催化”的机制则是“互为因果”的表现形式,“超循环”是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在现代科学上的最新体现。“超循环”成为散决“互为因果”难题的必要工具;“超循环”意味着“否定之否定”“螺旋式发展”。【桂起权:“生命:为什么优先化学自维持系统?——‘超循环’的辩证解读”,《系统科学学报》,2018年第1期,第29-33页,第58页。】

生态系统复杂反馈机制以及协同学所研究的自组织演化过程,都表明了系统辩证法与矛盾辩证法的一致性;复杂性现象的规律并不神秘,而是可以认识的;复杂性研究的一系列基础概念,如混沌、不可预测性、不可推导性等,都具有辩证的本性。【桂起权:“对复杂性研究的一种辩证理解”,安徽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第27-32页。】

从生物学哲学的角度看生态学的“合作效应”,批判“生存斗争”;从协同学、社会协同学角度看“在竞争中求合作”机制的危害性;从博弈论角度看,共赢方法论的合作之道;从哲学上看,辩证法正在从“斗争哲学”走向“和谐哲学”;从劳资双方“利润共享”的角度看,也呈现“合作效应”。由此,“斗争哲学”被抛弃,“系统哲学”作为“和谐哲学”越来越受到欢迎。【桂起权、陈群:“从复杂性系统科学视角支持共生与协同”,《系统科学学报》,2014年第1期,第9-15页,第20页。】 

过程哲学:涌现论、演化论,既是系统哲学,也是辩证法的主心骨。邦格所不满意的是“传统辩证法”所使用的基本的概念、基本范畴的模糊,缺乏精确的定义,尤其是“矛盾”“对立面”“辩证的否定”之类的概念会成为混乱、模糊和歧义性的根源。【桂起权:“解读‘邦格的系统哲学思想与辩证法的关系’”,《系统科学学报》,2017年第4期,第5-8页,第38页。 】

【桂起权:“古典经济学纲领与经济学革命的来龙去脉——用经济学方法论做辩证分析”,《经济评论》,2004年第4期,第47-50页。】 

穆勒经济方法论的归纳与演绎、先验与后验的两重性现象可以用辩证逻辑进行合理解释。【桂起权:“对穆勒经济学方法论传统的辩证解读”,《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第11-17页,第25页。 】

黑格尔“正-反-合”模式的辩证法与库恩的“分析辩证法”(“必要的张力”)一道,成为经济思想史的有力的方法论工具。经济史上几次革命都可以用“正-反-合”来解读。【桂起权、曹青春:“用辩证法眼光看经济思想的发展”,《广东社会科学》,2020年第5期,第37-63页,第254页。 】

对于上述科学科学哲学前沿研究,桂起权提出了一般性的研究路径:将“狭义的科学哲学”所提供的通用原理,分别应用于生物学、物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等,与科学史以及诸学科的经验内容密切结合起来,依次做出生物学哲学、物理学哲学、经济学哲学、计算机哲学等的研究。【桂起权:“我的生物学哲学研究——在普遍性与特异性之间的两极张力”,《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第1-5页。】

对于科学哲学前沿与自然辩证法之间的关系,桂起权教授作了总结:“科学哲学前沿与自然 辩证法传统蕴含着一体性:系统科学群加深了对辩证自然观和科学中辩证法的理解;科学哲学有利于深化对科 学观中“科学本性”的辩证理解;科学哲学和科学逻辑使得科学方法论原理更为精致化;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哲学 思想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具有指导意义;当代认知科学哲学研究进一步夯实了科学认识论基础。”【桂起权、沈健:“论科学哲学前沿与自然辩证法传统的一体性”,《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第1-10页。 】

三、倡导和构建“辩证法”思想形式化

(1)桂起权:“量子逻辑对应原理对辩证逻辑的作用”,《江汉论坛》,1983年第2期,第6-10页。+

(2)桂起权:“开拓逻辑史研究的新领域——对教材《辩证逻辑思想简史》的评介”,《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5期,第127-128页。

(3)桂起权、罗毅:“多值逻辑的起源、特性及其给辩证逻辑的启示”,《内萦古师大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二期,第30-38页。

(4)桂起权、朱志方:“次协调逻辑——辩证法的顶梁柱”,《江汉论坛》,1988年第8期,第30-33页。

(5)桂起权:“次协调逻辑——辩证逻辑形式化的阶梯”,《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6期,第24-30页。

(6)桂起权、陈晓平:“辩证逻辑形式化的研究纲领”,《云南社会科学》,1992年第5期,第43-49页。

(7)桂起权:“形式与辩证的‘矛盾观’——兼评黄展骥的‘可此可彼’”,《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3期,第41-42页。

(8)桂起权:“毛泽东‘矛盾逻辑’思想的新理解——从非经典逻辑观点看“,《中州学刊》,1997年第2期,第59-62页。

(9)桂起权、陈晓平:“辩证逻辑形式化的新进展——对张金成系统Z的评价与补证”,《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6期,第12-18,第23页。

(10)桂起权:“多元化的辩证逻辑形式化研究”,《学术探索》,2002年第1期,第23-25页。

(11)桂起权:“从逻辑哲学看辩证逻辑的形式化”,《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第41-53页。

(12)桂起权:“经济博弈论:经济辩证逻辑的一个新类型?”《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第60-64页。

(13)桂起权:“2005:辩证逻辑正在向深度和广度拓进——国内若干流派重要观点解读”,《河南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第108-112,118页。

(14)桂起权:“经济学的辩证逻辑解读初探”,《天津商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第24-29页。

(15)桂起权、李蒙:“次协调型科学哲学的兴起及其意义——从逻辑的观点看”,《南开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第52-56页。

(16)桂起权:“从逻辑哲学看模糊逻辑的形式化”,《逻辑学研究》,2008年第3期,第66-78页。

(17)桂起权:“关于互补性逻辑、辩证逻辑及次协调逻辑——对马佩教授挑战的一种回应”,《河南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第57-60页。

(18)桂起权、姜小慧:“从辩证逻辑视角看微积分”,《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第1-4页。

(19)桂起权:“对我国辩证逻辑的历史发展之浅见——在纪念中国逻辑学会成立30周年大会上的报告”,《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年第3期,第52-58页。

(20)桂起权:“分析理性与辩证理性联手运用的智慧——《逻辑的社会功能》读后”,《河南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第64-68,第102页。

(21)桂起权:“对毛泽东辩证逻辑理念的解读”,《广东社会科学》,2014年第1期,第86-92页。

(22)QiquanGui .Philosophical Aspects in the Formalization of Dialectical Logic, Studies in Logic, Vol. 10, No. 3(2017):22–34.

(23)曹青春、桂起权:“科学逻辑与辩证逻辑研究的新进展”,《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第28-34页。

(24)黄海、桂起权:“对辩证法的分析性重塑——为博弈论马克思主义者埃尔斯特正名”,《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20年第5期,第47-51页。 

桂起权教授为什么花如此大的精力对这一主题进行研究呢?

2020年的一篇文献对此作了总结。

在中国,“辩证法”被哲学相对主义和诡辩论者所盗用、滥用,从而把“辩证法”中所具有的“相对性”上升为“相对主义”,由此遭到某些人士的嘲讽,认为其违反逻辑、反科学,是“变戏法”,鉴此,就需要对辩证法加以逻辑分析,使之清晰化。

辩证法并不反对形式逻辑;非经典数理逻辑能够用来刻画辩证逻辑;严谨意义的辩证法、真理的辩证逻辑与形式逻辑之间,决不是势不两立的。【桂起权:“怎么理解辩证法? 怎么理解辩证逻辑? ”,《系统科学学报》,2020年第2期,第1-6页。】 

结论

桂起权教授的“辩证法”研究,是在社会发展和学术研究的大背景下进行的。他不唯权、不唯上、不唯书本、不唯权威,以自己的“理工男”出身,对各种各样的错误的关于“辩证法”的思想校勘,为“辩证法”正名。

在中国语境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上,桂起权教授提出中国版本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揭示其所具有的社会意义;探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辩证法,提炼其一般性的思维方式。

在科学前沿的辩证法上,桂起权教授将科学哲学研究与辩证法研究结合起来,对量子力学哲学、系统生物学哲学、复杂性科学哲学以及经济学哲学的“辩证法”内涵进行了深入挖掘,给出自己的洞见。

在辩证法的形式化上,桂起权教授倡导非经典数理逻辑,并且努力建构辩证逻辑对辩证法思维进行形式化刻画。

桂起权教授的“辩证法”研究将科学哲学、逻辑学与辩证法结合了起来,将科学、哲学与社会结合了起来,充分体现了“辩证法”的精髓——“辩”“证”“法”,坚持并且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祝桂起权教授:

 生日快乐!

 身体健康!

 万事如意!

 学术之树常青!

 一如既往地好“玩”!


【返回】 


  • 武汉市华光信息科学研究院
    HuaGuang Academ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t Wuhan
  • 关注微信公众号

鄂ICP备19018315号-1

版权所有:武汉市华光信息科学研究院   技术支持:武汉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