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微信扫一扫

网站首页 >> 通知公告 >> 第二届华光信息论坛暨马里奥·邦格学术思想

通知公告

第二届华光信息论坛暨马里奥·邦格学术思想研讨会会议论文的题目与摘要

 

第二届华光信息论坛暨马里奥·邦格学术思想研讨会

论 文 的 题 目 与 摘 要

2021年10月2日

前  言

会议已经在2021925日顺利召开。作为一个“历史文件”,我们秘书处把原来的《会议简介》整理、修改,重新将论文题目和摘要按照八个主题,分类列出。

为了便于指称,在不同的“主题”之间,报告者统一编号,于是报告者的论文题目和摘要,有一个互不相同的唯一编号。比如,第二类主题的第一个报告者,李宗荣,编号为“4”,而不是“1”。

 

 

一、三位特邀专家的专题报告

1. 桂起权教授的报告

1)题目:解读马里奥•邦格的物理学哲学思想

2)摘要:

邦格物理学哲学思想的特点。坚持科学实在论:相信理论名词(如电子,光量子)在现实世界有指称;深刻的物理理论超越经验,是刻画物理世实在的近似真理。假说的功能,恰恰在于解释物理实在,勾勒关于真实的世界图景的草图。物理学家只是埋头干活,忙于创造或运用概念、假说、理论和规则,也需要对基础理论进行方法论反思,建立系统秩序和明晰性。物理学理论的概念体系,需要分析性重构。物理学理论有指称:实在论最可取。主观主义不可取。哥本哈根观点片面。量子力学的正统,哥本哈根阐释有缺陷,过分强调主体、观察者介入,有将量子力学变成精神物理学的危险。“互补原理”是似是而非的。不属于物理学,而是一种认识论解释。“不确定性”其实只是“几率平均值左右的分布比”。量子力学必须去除“主观主义”的幽灵。反过来,不能把“微观客体”当做幽灵。量子力学是指称量子客体的,是关于微观世界的近似真理。肯定类比对科学研究的特殊作用,有三种基本功能:(1)启发式的,助发现的功能。波粒二象性概念对波动力学的发现。(2)和模型相结合,计算功能。(3)与模型相结合,实验功能。“波粒二象性”概念在场论中没有地位。场是第一性实体,初始实体。“粒子”是场的量子,是派生出来的概念。【桂评】只是“场的本体论”概念。可见,邦格支持场本体论观点。

 

2. 张掌然教授报告

1)题目:五种哲学取向中的信息

2)摘要:

西方哲学的发展主要有五种研究取向: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客体取向、以笛卡尔、康德为代表的主体取向、以维特根斯坦为代表符号–意义取向、以马丁•布伯为代表的关系取向、以柏格森、巴赫金和伽达默尔为代表的问题取向。这五种取向或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信息现象和概念。本文尝试探讨这五种不同取向的哲学对信息现象的认识以及对信息概念的理解,借以拓展信息哲学研究的范围。本文重点基于关系哲学所揭示的两种基本关系(“我-它”关系与“我-你”关系)和问题哲学方法论的六问(谁问?问谁?问什么?怎么问?为何问?在何种背景下问?)探讨关系哲学和问题哲学与信息哲学之间的关联。

 

3. 王京山教授的报告

1)题目:自组织背景下的知识生产和信息传播

2)摘要:

人类的知识生产与传播经历了数千年的演进。人类的知识生产方式可以划分为三类,即传统知识生产模式、工业主义知识生产模式和信息主义知识生产模式,由此形成对应的知识传播与分享模式。我们正处于工业主义知识生产模式向信息主义知识生产模式转变的过程中。以维基百科为代表的维客就是信息主义知识生产模式的代表。维客是一个自组织系统,开放、平等、协同、共享是自组织运行的鲜明特色,它最大限度地取消了知识生产者的资格限制,开放了知识的编辑权,使得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到知识生产与传播中,人类知识生产与传播也形成了一个“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自组织图景。维客作为人类知识生产与传播的新型系统,它本身是善和爱的胜利,是平等、非专业化、非组织化、分担分享的胜利。在自组织背景下,人类知识生产与传播也将呈现基于自组织的善与爱、平等、非专业化、非组织化、分担分享的特色。

 

 

二、关于政治站位、意识形态与学术规范

4. 李宗荣的报告

1)题目:提高政治站位,注重意识形态,遵守学术规范

2)摘要:

习近平指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曾任中宣部理论局副局长、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的张国祚说: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指导思想”,那么“我们应当坚持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我们认为,作为“斯大林哲学”基本内容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都不是马克思本人的哲学。用不是“马克思哲学”的原理,去解释马克思主义,那还能是“马克思主义”吗?难怪马克思反复地说:“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革命与建设的第一个“主义”。我们明确地提出:结束斯大林哲学与教科书哲学的时代,回到“马克思哲学”的文本。每年有近900万大学新生、无数报考证书的考生,他们有必要去死记硬背“斯大林哲学吗?”这,既是意识形态,也是政治站位,更需要学术规范。

 

 

三、关于马克思哲学与马克思主义

5. 任  豆的报告

1)题目:国外马克思主义发展概况

(2)摘要:

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解读和改造就从未停止过。而随着时代的更迭,各种文化理论成果也都融入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形成了众多马克思主义流派,再加上不同地区的具体实践运用,由此形成了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实践模式,如此,各个年代、地区便都有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从而呈现出现今的多样化格局。现在的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可以从地域和解读范式进行区分。地域来讲的话各个国家地区的研究都有其鲜明特色。从解读范式来说的话,广义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可以分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正统马克思主义、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等。

 

6. 肖渝楠的报告

(1)题目: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

(2)摘要:

作为一名大三的本科生,肖渝楠就自己在马哲学习中思考的问题与大家讨论,发表意见及建议。作者认为,不能将“斯大林哲学”直接等同于“马克思哲学”。马工程教材中明确指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经考证,马克思本人并未提出过辩证唯物主义的概念及思想,而是由一个德国工人J`狄慈根提出,因斯大林引用这一概念写出《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成为《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第四章第二节,从而使得“辩证唯物主义”成为了整个共产国际运动的官方哲学。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指出,它“集中体现了斯大林的哲学思想”(第295页),即辩证唯物主义应该属于斯大林的哲学,而不是马克思本人的哲学。这一历史事实不禁使我们深思:“究竟哪些才是马克思本人的哲学?”为了使马哲学习者更好地理解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本文呼吁当代马哲研究应明确区分马克思本人的哲学和后人发展了的哲学。

 

7. 李宗荣的报告

(1)题目:我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

(2)摘要:

马克思是他那个时代的“哲学科班”;当时,能够达到马克思哲学“博士论文”水平的“革命者”,肯定为数甚少。许多革命者很难懂得“马克思哲学”,不易理解“马克思主义”,完全在情理之中。就是到了21世纪的今天,在东方和西方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又有多少人,能够自觉地同“斯大林哲学”与“教科书哲学”划清界限?由于种种原因,众多的革命者、追随者,必然选择“马克思主义”的观念和理论。比如,恩格斯本人的哲学主要就是“自然辩证法”,即唯物主义辩证法;他当然也能理解与介绍马克思哲学,“唯物史观”。马克思在世的时候,有过写作哲学著作的计划,但是他认定:最重要的不是“解释”世界,而是“改变”世界;他的历史学与资本论,都是“科学”,直接服务于革命的实践;他要首先完成《资本论》第二、三卷。所以,马克思哲学是“历史唯物主义”,就说清楚了。按照哲学的分类,它是“实践唯物主义”,不是“理论(词句)唯物主义”;是“新唯物主义”,不是“旧唯物主义”。而且,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包含着他的“历史观”、“世界观”与“哲学观”。

 

 

四、关于理论信息科学的阅读、理解与宣言

8. 袁千惠的报告

(1)题目:关于信息的定义与分类

(2)摘要:

“信息”术语,在当今学术界和社会上被广泛使用着,几乎每一个人都知道信息是什么。但是,信息作为一个抽象名词,作为“信息科学”的基本概念,学者们的认识可以完全不同。本文作者认同李宗荣给出的信息定义:“信息”是信号和符号的“含义”,是一种非物质的抽象存在。信号既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工的;符号是人工创造的产品。我们能够在手机和电脑上看到的、听到的,只是信息的“载体”(载体信息),而不是信息本身(纯粹信息)。信息,是抽象的信息(即“纯粹信息”)和具体的信息(载体信息)的结合,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比如,在战争中我军收到敌军的电子“信号”,但是如果不能“破译”其中的“密码”,我们就根本不能知道敌军“信号”(载体)的“含义”(信息)。信息具有多样性。迄今为止,关于信息分类的标准有很多种,都是从不同的方面和领域,对信息进行分类;每一种分类都有它自己的适用范围,并且对于某一种领域都有着特殊的意义。

 

9. 朱中锐的报告

(1)题目:论信息的存在与运动的二重性

(2)摘要:

信息是“信号”和“符号”的“含义”;信息的存在必然依赖于特定的“载体”,但是信息对于载体的依赖又具有“相对性”,信息可以在“复制”中永远存在。李宗荣指出,由于这种信息存在方式的“二重性”,信息的运动(演变、进化、增长等),也具有“二重性”。显然,信息载体的运动,跟物理学里的情况一样;但是信息本身(即纯粹信息)的运动也有自己运动规律,跟物理学是不一样的;因为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信息运动的动力不同于物理学的四种基本力,它是一种有理性、有智慧的力,也就是广义的“智力”。本文的中心是论述信息存在、信息运动及其运动规律的“二重性”。

 

10. 陈逸凡的报告

(1)题目:关于宇宙构成要素四元论

(2)摘要:

1948年维纳在《控制论》中提出“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随后,在“物质”和“能量”之外,“信息”作为构成宇宙的“第三要素”被学术界和社会广泛接受。但是,在逻辑上,“维纳”命题的一个“直接推论”是:物理学的“能量”不仅推动着“物质”的运动,而且驱动着信息的“演变”和“不守恒”的“爆炸式增长”。显然,物理学的能量在超出“自然科学”的范围,对于“非物质”的“信息”现象规律的解释无所作为。这样,就存在着一个理论上的“对称破缺”:宇宙构成要素=“物质+物理学能量”;“信息+?”。其中的“?”,被称之为“信息学能量”,简称“信息能”;它对于人类是“智能”,对于机器是“人工智能”。于是,本世纪之初,李宗荣提出宇宙构成要素的第四个元素,即信息能,并且发展出他的理论信息学研究成果。至此,宇宙构成元素“四元论”就形成了,人类社会先后进入“信息时代”、“智能时代”顺理成章。四元论的严格表述为:“物质、物质能,信息、信息能”;其通俗表述为:物质、能量,信息、智能。

 

11. 袁旦赕的发言

1)题目:关于理论信息学的三个基本原理

2)摘要:

本文作者认为,从辩证法的视角看,如果说,宇宙中的一切仅仅只是遵循物理学规律的“物质”,而没有“对立面”,那么它必然日益走向“热寂说”预言的境地;正是由于“非物质”事物的存在,由于“信息”这种日益复杂多样、与时俱增的事物,由于它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在整个宇宙中才出现了生命和进化。关于多样而复杂的宇宙,我们不仅需要物理学的还原,而且需要信息学的还原。李宗荣在题为《理论信息学:概念、原理与方法》的博士学位论文中,通过类比热力学三定律,提出了信息学三定律:信息不守恒、信息能与时俱增、信息增长没有上限;于是为解释地球上不断“进化”的生命世界和人类文化世界,提供了新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并且预言,地球上的进化不是宇宙中的“偶然”。现在,我们就可以用这种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理解并解释这个正处于“进化”中的宇宙。本文的中心是理解和论述理论信息科学的三个基本定律。

 

12. 曾浩杰的报告

1)题目:关于信息科学的体系结构

2)摘要:

在理论信息学建立之前,研究信息现象的每个学科都宣布自己是唯一正宗的信息科学学科,比如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科学,控制论,通信理论等。21世纪初叶,李宗荣建立与完善“理论信息学”之后,信息科学完整的知识体系就确定下来了,各种信息现象的相关学科能够“各就各位”,相互分工与配合。理论信息学不仅是全部信息科学学科公共的理论基础,而且是通向“信息哲学”的桥梁。任何一门学科都可以分为它的“理论学科”和它的“应用学科”两个部分,比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信息科学的应用学科可以分为“基础信息学”与“领域信息学”两个部分。基础信息学包含通讯、控制、计算机、机器人学科;领域信息学包含自然信息学、社会信息学和人文信息学。这样,就构成了李宗荣所说的关于信息科学知识体系的“1+4+3” 的结构;它首先一分为三(三个层次),自下而上分别是理论信息学,基础信息学,领域信息学;然后基础信息学与领域信息学,再分为4个与3个组成部分。

 

13. 黄嘉怡的报告

1)题目:世界既统一于物质又统一于信息

2)摘要:

从第二次信息学革命开始,物质与信息对立统一的理论模型就被提出来,开启了关于信息科学世界观的大门。于是宇宙中万千现象的“统一性”问题再次被重新探究。恩格斯提出,基于哲学和自然的持续发展,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本文作者认为,传统教科书中提到的“物质统一性”存在着片面性。李宗荣在其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论信息科学的世界观》中,将波普尔的“世界II”(即人类精神世界)一分为二:物质和信息。我们认为,无论是无机界还是以人脑为代表的有机体的存在形式或者行为的组成,都不可能脱离“信息”而单纯以“物质”存在。同时,信息对人类世界的影响,是实在而直接的。宇宙间的“信息统一性”无可置疑地成为与“物质统一性”并列的理论。

 

14. 李宗荣的报告(合作者:李跃新,刘根辉,张兴昌)

1)题目:当代自然科学的危机与理论信息科学

2)摘要:

2019年1月,武汉市华光信息科学研究院(简称“华光研究院”)登记成立的目的,就是要结束迄今为止“只有信息技术,没有信息科学”的历史,为自然科学“一家独大”的局面划上句号。李宗荣在2004年独创的“理论信息科学”(简称“理论信息学”),是我们华光研究院全部成果的基础;而且,他组织交叉学科研究,把理论信息学运用于理论心理学的研究,在2017年牵头建立“信息心理学”,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信息化”做出了“示范”。于是,我们的两个主要研究成果(理论信息学与信息心理学),与胡塞尔在《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中所主张的解决科学“危机”的两个“途径”(生活世界与心理学),不谋而合。我们认为,继承柏拉图的“理念论”,探索人类知识积累的规律,研究人类“自我-主观”的工作机理,明确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克服自然科学的危机,可以有三条途径:第一,“信息学”运动;第二,“现象学”运动;第三,“信息哲学”运动。

 

 

五、关于“学科信息化”

15. 唐永忠的报告

1)题目:依法审判的法信息学分析

2)摘要:

依法审判是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的基本要求和根本遵循。依法审判的实现,既需要正确认定案件事实,又必须严格适用法律规范,并由此确立为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诉讼法原则。

从法信息学视角来看,基于世界的物质和信息双重属性,依法审判中的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虽然要涉及物质世界的客观事实和法律条文,但主要是通过信息世界的证据材料和法律条文所承载的信息和信息流的收集、整理、统计和解释而得以完成。因此,有关审判过程中的信息和信息流分析,对于落实依法审判和促进审判公正,至关重要。

 

16. 严  炜的报告

1)题目:高校后勤服务网络舆情的信息学思考

2)摘要:

近年来高校后勤服务引发网络舆情的事件时有发生,在网络上对所在高校产生较大负面影响。网络上关于舆情管控的文章的确不少,但多注重事后的疏与堵。事后的解释、回应及责任管控,往往难以扭转已经形成的“一边倒”的舆论状况,只能有限减少负面效应。李宗荣教授在他的《理论信息学概论》中引入“信息能(智能)”概念,抽象归纳了信息学的“三个基本定律”:信息不守恒;信息能与时俱增;信息增长没有上限。以信息学的 “信息能(智能)”概念和三个基本定律为基础,以信息基本方法为手段,系统归纳信息的源头创生及发展演变的本质特征,可为高校后勤网络舆情的管控提供新的思路。

 

17. 王江火的报告

1)题目:人类认知方式将从“科学”形态过渡到“新文明”形态

2)摘要

当一种认知方式及认知体系被模式化或被置于至高无上地位时,那么无论这种认知方式及认知体系是多么强调客观逻辑和务实求真,也已经开始意识形态化了,科学特别是发展到现代科学阶段的科学后,目前业已很明显地成为一种被意识形态化了的主观认知体系,而这种认知体系是必然要从兴盛走向没落并被更加先进的认知方式和认知体系所取代的,这是必然的历史趋向。如今,作为一种全面先进和更加前沿的认知方式及认知体系已经诞生,这就是在信息时代基础上产生的“新文明”。新文明将从根本上全面颠覆并彻底取代现代科学目前在人类认知上的主导地位。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其一,现代科学体系被彻底倾覆;其二,构建全面先进的新文明认知体系。

 

 

六、马里奥邦格学术思想研究

18. 沈  健的报告

1)题目:当代量子技术的诠释学研究

2)摘要:

本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第一,关于语言符号类的量子技术文本的诠释学研究;第二,关于人工物类的量子技术器件及器件组合体的诠释学研究;第三,关于依靠量子技术所获得的技术优势和经济社会效益优势(量子优势)的诠释学研究。关于研究的核心问题及问题分析:(1)当代量子技术是什么?量子技术与经典技术的关系是什么?第一次量子技术革命与第二次量子技术革命的关系是什么?(2)在第二次量子革命条件下,量子技术实体与量子信息理论有何种区别?(3)当代量子技术的实在性,如何从诠释学角度进行分析?会有什么新的特点?(4)当代量子技术的理解问题。关于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与观点:概述本课题的背景、问题、内容、观点及其价值;当代量子技术概念及其演化逻辑;量子技术的文本概念与合理性审查;量子技术实在性的诠释学分析;当代量子技术的理解结构模型;关于量子信息的诠释学问题;量子间距、量子视域与量子技术的关系;当代量子技术诠释内蕴的新真理观;当代量子技术诠释对诠释学研究的意义。

 

19. 李光辉的报告

1)题目:机器意识何以可能

2)摘要:

    心智计算理论是当前人工智能的主要哲学预设,因为它本质上是功能主义的一种,所以也面临功能主义同样的“难问题”,即现象意识问题。对于人类心智和机器心智的意识问题,计算主义是沉默的。意识的表征理论本质上与心智计算理论具有相同的核心概念,主张基于表征概念能够对现象意识给以自然化的说明;如果在人工智能的理论建构中引入意识的表征理论,或对人工智能的内在意识的理解有所裨益。对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发现,意识的自我表征理论和高阶表征理论模型能够与计算主义进行合理的整合。

 

 

七、关于李宗荣学术思想研究以及依法维权

20. 田爱景的报告(合作者:李凌斌,李伊娜)

1)题目:李宗荣学术思想初探

2)摘要:

2021年5月28日,习近平向全国科技人员发出伟大号召,积极参与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冲破现有的知识体系,在基础前沿领域奋勇争先;提出新的概念、理论、方法;发现和解决新的科学问题;开辟新的领域和方向;形成新的前沿学派。作者认为,以21世纪的信息技术和信息工程为基础的信息科学,向2300多年以来的西方“物理学主义”科学与哲学的主流,提出了重大挑战,李宗荣牵头成立的武汉市华光信息科学研究院(简称“华光研究院”),冲破现有的自然科学与物质哲学的知识体系,在信息科学与信息哲学的基础前沿领域奋勇争先,提出了新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发现和解决了新的问题,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和方向,在事实上已经形成了一个21世纪信息科学与信息哲学新的前沿学派,即李宗荣学派。本文是2019年1月28日《智库时代》杂志的【封面人物】李宗荣:《传奇学者李宗荣 原始创新成就超越之梦》的续篇,是正式探索“李宗荣学术思想”的第一篇文章,明确地提出建立“李宗荣学派”的前进方向与基本思路。

 

21. 李凌斌的报告(合作者:田爱景)

1)题目:人类智能、机器智能,到万物智能、万物互联

2)摘要:

本文从宇宙构成要素四元论的视角,考察人类智能、机器智能、万物智能之中的一致性,为“万物互联”的观念和方法提供基础理论。公元前335年,亚里士多德批判柏拉图理念论,撰写了他的《物理学》,以及《形而上学》;然后,建立了认识论和价值论,从而构成了传统西方哲学的主流,一直延续到今天。亚氏在他的《范畴篇》中称,宇宙一切都具有物质对象共有的“十个范畴”。2021年,李宗荣提出理论信息学关于信息的“属性论”,修改和补充亚氏的“范畴论”。本文的重点是论述“非物质”的“信息”具有“非物理学”的能量,即“信息能”;它表现为人类智能、机器智能及万物智能,成为推动万物互联的原动力。同时,本文揭露华中科技大学“中共党员”、“大学教授”金新政,抢劫李宗荣关于“四元论”等理论信息学成果。当李宗荣依法维权时,中国国家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居然站在金新政一边,剥夺李宗荣符合中国《宪法》规定的私有财产,奖励欺诈、侵权、违法的金新政。李凌斌组织了华光研究院“依法维权联谊会”的“海外分会”,团结“海外亲华人员”,决心支持李宗荣拿回“理论信息学”的著作权、维护中国“爱惜人才”的声誉和“法治、宪政、人权”的形象。

 

 

八、基于“信息学主义”的信息哲学

22. 李宗荣的报告(合作者:田爱景,曹芝兰)

1)题目:马克思哲学: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新唯物主义?

2)摘要:

本文从理论信息科学的特殊视角,观察马克思哲学的理论性质。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的逝世,对于历史科学,是不可估量的损失;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而且,由于马克思发现了剩余价值,使得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豁然开朗。换言之,经由历史科学而达到历史唯物主义,以及提出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显然,“历史唯物主义”,就是马克思哲学;而马克思哲学的基本形态,就是历史唯物主义。按照哲学观进行分类,把马克思哲学称之为“实践唯物主义”,是在与“理论(词句)唯物主义”相比较;而称之为“新唯物主义”,是在与“旧唯物主义”相比较。马克思得到“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大发现,不是把传统的“唯物主义”应用到历史领域,而是通过建立“历史科学”,得到新的“历史观”、“世界观”、“哲学观”之后,再探历史领域的基本规律。“斯大林哲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都不属于马克思哲学。告别斯大林哲学与“教科书哲学”,回到“马克思哲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迫切需要,是对于每年近900万大学新生和相关“马哲”《证书》考生们的亲切关怀。

 

 

2021102日,秘书处编辑)

【返回】

  • 武汉市华光信息科学研究院
    HuaGuang Academ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t Wuhan
  • 关注微信公众号

鄂ICP备19018315号-1

版权所有:武汉市华光信息科学研究院   技术支持:武汉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