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微信扫一扫

网站首页 >> 本院成果展示 >> 论物理主义的片面性与信息主义的普适性

本院成果展示

论物理主义的片面性与信息主义的普适性

论物理主义的片面性与信息主义的普适性

陈明益1,2,李宗荣2

1 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系

2 武汉市华光信息科学研究院哲学研究所

摘  要:IS4SI的征文指出,信息学科和物理学科的范式分别反映了截然不同的科学观点和方法论。主办方选择“信息学科范式变革”作为会议主题。本文作者认为,实现“科学范式”从物理学科向信息学科转变的关键在于揭示和识别一个最基本的命题:承认“物理主义”的片面性和“信息主义”的普遍性,接受理论信息科学的世界观、科学观、价值观以及方法论。因此,本文的主要内容是探讨物理主义的片面性和信息学的普遍性,并提出提升信息时代的时代精神。

 

关键词:信息哲学;物理主义;信息主义;片面性;普适性。

 

 

1. 引  言

“信息学科的范式变革”被选为IS4SI 2023北京峰会的主题。本文旨在指出,实现“科学范式”从物理学科向信息学科转变的关键在于揭示和识别一个最基本的命题:承认“物理主义”的片面性和“信息主义”的普遍性。我们认为,接受信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我们弘扬信息时代的时代精神是必要的。

2. 批评物理主义的片面性。

(1)“物理主义”的由来

物理学(Physics)是全部自然科学的基础。它通过数量化和公式化的手段,归纳、抽象出“地上”和“天上”全部物质对象的存在特点及其运动的规律和机理。它是合理的、正确的。物理学的成熟及其在化学、生物学等物质学科的普及和应用,催生了自然科学技术、工程、产品和产业的发达与辉煌,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但是,物理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的实际效用和适用范围,被有些哲学家片面地夸大了,升华为物理主义(Physicalism)哲学思想。他们认为,“物理科学可以涵包世界上的一切,并且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可以最终借助于物理学而得到彻底的解释。”(Physicalism assumes that the physical sciences can encompass everything in the world, and that ultimately everything in the world can be explained through physics.)换言之,“物理主义的观点认为,物理语言是科学的普遍语言----也就是说,任何科学分支的每一语言都可以等同地转译为物理语言【1】。”(The thesis of physicalism maintains that the physical language is a universal language of science ----that is to say ,that every language of any sub-domain of science can be equipollently translated into the physical language.)

(2)依据信息时代的常识和常理驳斥物理主义

我们认为,时至今日,常识和常理已经把物理主义的片面性充分揭露,深入批判了。个人赴美国旅行必须乘坐10多个小时的飞机。我们的论文参加美国的线上学术交流会,个人投稿与组织者录用发生在鼠标的点击之间。某人参考100篇论文和50本著作,完成的博士论文获得“著作权”,那些论文和著作的原作者继续享有著作权。论文以“无消耗”的方式“生产”。更重要的是,在论文、著作等的世界里,出现了“信息爆炸式地增长”;那里没有物质世界那样的“守恒定律”。物理学的“守恒定律”的主张者,如何解释信息学的“不守恒现象”?

物质世界的推动力是“盲目的”。彗星与地球碰撞,不是它们自己的“选择”;它们并不知道其“后果”。但人类计算出它们碰撞的可能性,可以用强力火箭将彗星推出原来的轨道,或者干脆提前把它炸掉。我们有自身的价值和利益追求,而且发明了“语言”和“文字”,记录“思想”的经历,实现知识的积累、传承和创新【2】。人类不像动物们那样以“个体”的方式思维,依靠耳听面命的方式采取行为;人类以“群体”的方式思维,靠着政府领导的“信息传播”网络,实现社会成员的协同行为。14亿多的中国人,把“民族复兴”、“国家强盛”作为最高的追求;如何用“物理学”的语言“彻底的解释”?

(3)在逻辑学的意义上批评物理主义。

柏拉图“理念论”的世界观比物理主义高明。物质的存在(A)与非物质的存在(非A);它们是世界的“一分为二”,又是“合二为一”。这才有“辩证法”。如果仅仅有“物质”,没有“非物质”,那么“一分为一”,就此一家、别无分店,与谁去辩证统一,如何辩证发展?物理主义让辩证法不能立足,它就没有安身立命之本,只能是一种“破缺”(片面)的理论。当然,亚里士多德(简称“亚氏”)批评柏拉图的理念论,写出《范畴篇》和《形而上学》,首创物理学和物理主义思想;它同人们的常识和常理相结合,让物理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统治了社会和学术界几千年。其成绩是主要的,但是到了纠正错误的时候了!

(4)运用信息科学的范式批评物理主义。

我们没有必要再以2000多年以前的方式,重复或继续亚氏与柏拉图关于“共相”的辩论。但是推倒亚氏对理念论的“批判”,却是我们实现“信息学科范式转型”的必要条件。

亚氏与柏拉图在两个“世界”(即“理念世界”和“实体世界”)的认识上没有区别,他们的矛盾在于两个世界的“联系”。柏拉图认定“理念世界”可以独立(分离)地存在,亚氏批评这种“分离说”。我们看到,柏拉图的《理想国》,约翰·罗尔斯的《正义论》等,与自然科学家一样,把“殊相”的抽象放在一边,全力研究关于“共相”的学说。人类关于国家、法治、正义的理论不仅与“殊相”分离式地“存在”,而且分离式地“进化”。

在法学领域中有“司法三段论”。如果张三“杀人”了,是“殊相”。刑事检察官必须证明:案件符合杀人的“共相”规定:(1)被害人已经死亡;(2)违法行为引起被害人死亡;(3)被告人是实施该行为的人;(4)被告人有谋杀的“故意”。有“亡者归来”式的冤假错案:涉案法官说,张三杀了李四;法官判处张三死刑;张三伏法受死;李四活着回家了。天哪!法官连“被害人”是否死亡,都没有搞清楚,居然滥用“国家暴力”来“错杀张三”。如果遵照《宪法》第三十三条第二款,“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那么枉法杀人法官的脑袋怎么弄?分析这类“枉法杀人”的认识论原因:法官不懂关于“杀人”的“共相”学说。于是,在“殊相”案件的“司法”中,法官“依法”制造错判与冤案!

《西方哲学英汉对照词典》的“共相”(universal)词条解释道:“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之后,关于共相的性质和地位的争论贯穿整部哲学史。”(Since Plato and Aristotle, the debate about the nature and status of universals has run through the whole history of philosophy.)《剑桥哲学词典》The Cambridge Dictionary of Philosophy说:“共相。见形而上学(词条)。”(universal. See METAPHYSICS)。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坚持追随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反对“共相”与“殊相”的“分离说”吗?

3. 我们主张“信息主义”的普适性。

(1)维纳宇宙元素“三元论”的片面性

肖峰在《信息主义:从社会观到世界观》中说:英文中的Informationism有两种用法:(1)在诗歌中,被用来描述一个苏格兰诗人群体的共同倾向;(2)在哲学中,它被认为是一种新的哲学趋势。“从汉语世界中,目前对‘信息主义’从‘社会观’、‘文艺观’和‘哲学观’三个大的领域去区分还是相对合理的,大体上反映了不同含义的‘信息主义’。”他说,“哲学中的世界观信息主义”,是基于人们对世界所存在的现象的“三分法”而来的,即认为物质、能量、信息是世界的三大构成要素,如果某种哲学观点将其中一种视为最基本的要素,就会分别形成“唯物质主义”、“唯能量主义”、“唯信息主义”。这样“信息主义”无非是“唯信息主义”的简称,还可以简称为“唯信(息)论”【3】。

如上所述,肖峰提出了关于宇宙构成要素的三种“一元论”:物质一元论,能量一元论,信息一元论。以此解释“信息主义”,显然是“误读”与“误解”。如果我们现在主张“唯信息主义”,那么它将与过去的“唯心主义”一样下场;因为,不需要物质载体的所谓“裸信息”,根本不存在。而且,信息学科范式只能效用于信息领域,不能取代物理科学范式,“越俎代庖”地去解释物质与能量的存在和规律。

维纳提出宇宙构成要素三元论“物质、能量、信息”的理念【4】,其预设前提是“物质第一性”。但是,在逻辑上,维纳的宇宙构成“三要素”理论的直接“推论”是:物理学的“能量”不仅能够解释“物质”的运动规律,而且能够解释“信息”的进化规律和“不守恒现象”。但是,在实际上,用物理学的概念和原理,只能解释通信、控制、计算与机器人过程中的“物质特征”,不能解释基础信息学和人文社会信息学过程中的“信息特征”。这种“维纳推论”的错误,导源于维纳“三要素理论”本身的先天不足:(1)“信息”概念定位的错误;(2)信息进化“动力”概念的缺失。

(2)什么是信息主义?

为了走出维纳推论的困局,我们主张:(1)定义宇宙万物具有“物质-信息二重性”;(2)提升“信息”的地位,与“物质”平起平坐,承认信息世界与物质世界的“两分法”;(3)补充一个“信息能”的概念,与“物质能”(即物理学的“能量”)相对应;(4)用物质与物质能解释物质及其运动,用信息与信息能解释信息及其进化;(5)“物质,物质能;信息,信息能”的“四元论”,融合解释自然、社会与思维。“四元论”的简化通俗版是“物质,能量;信息,智能”。智能,首先是人类智能,还有动物智能、生命智能、机器智能(人工智能),等等。

众所周知,关于宇宙间“物质”与“非物质”(“身体”与“心灵”)的相互关联与相互作用,是柏拉图和笛卡尔以来西方科学与哲学没有解决的难题。但是,当代信息技术、信息产品、信息工程、信息产业,已经在电脑、手机、互联网、机器人、人工智能的“技术”层次上解决了这个难题。理论信息科学的目标,就是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解决“只有信息技术,没有信息科学”的问题。建立和发展基于“信息主义”的信息哲学,提出“信息”作为“非物质”研究对象的哲学“本体论承诺”,然后容易解释两个世界相互对立与依赖,相互关联与作用的基本事实。

我们定义“信息主义”:这种学说认为,宇宙万事万物都具有“物质-信息二重性”,没有不含信息的“物质”,也没有不要载体的“信息”;宇宙间一切存在、过程、动力、规律、机制等都具有“二重性”【5】。它承认全部自然科学概念、原理与方法的合理性,但其适用范围限定在自然事物和人造事物的“物质”侧面。它认为,“信息”和“信息能”是与“物质”和“物质能”相对应的概念。关于人类社会的信息现象,关于人造“理念产品”的世界,关于人类思想史上的经典文本,只能用关于信息现象的“信息科学”来说明。它主张,宇宙间的一切自然、社会和思维现象,都可以在信息科学“融合”自然科学之中得到解释。信息主义与物理主义的概念相对偶:与亚里士多德Meta-Physics相对应的是Meta-Informatics;物理主义是物理科学之后的思考,排斥“非物质”的存在;信息主义是信息科学之后的思考,而它承认关于“物质”现象的科学与哲学。

显然,“信息主义”不是“唯心主义”一元论在信息时代的升级版。物质与信息“A与非A”式的分割,支撑辩证法。如果“一分为一”,就此一家、别无分店,与谁去“辩证”、“合二为一”?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之后》引领的西方哲学根本不接受辩证法,根源于此。

(3)信息主义的普遍适用性

我们认为,信息主义普遍适用于解释自然、社会和思维现象。在自然科学的“学科信息化”中,产生了物理信息学、化学信息学、生物信息学、地理信息学,等等。在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信息化”中,我们首先将理论信息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应用于“心理学”,得到“信息心理学”。信息心理学的途径具有学科信息化的普遍意义,于是我们将理论信息学,应用于法学、伦理学、传播学、语言学、政治学等,收到相应的好成绩。限于篇幅,这里不能详细叙述。我们愿意与相关学科的学者讨论,欢迎质疑和批评我们的观点。

4. 弘扬“信息主义”的时代精神

(1)非还原物理主义和“形质论”不能救助物理主义的致命缺陷

在物理主义受到质疑与驳斥,其主要假设和基本主张自乱阵脚之后,一些学者为了救助传统物理主义于还原论困境,提出了“非还原物理主义” The Unreductive Physicalism和“形质论”(Hylomorphism,a theory of substance and form)两个“替补”的理论方案。

非还原物理主义所“放弃”的那种“还原”,是在“语言”上不再坚持如下的还原路线:心理现象的语言 → 生理现象的语言 → 物理现象的语言。但是,它却在“本体”上坚持如下的还原路线:精神现象 → 物理粒子运动的现象;它仍然主张精神现象背后不存在任何特殊的“精神实体”。这样,所谓的“非还原”,不是“不还原”,而是“弱还原”,它没有放弃物理主义的基本立场,显然无法克服“本体论还原”的弊端【6】。

在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中,基础是“质料因”与“形式因”。主要运用质料(substance)和形式(form)来解释自然界的物质和人造物质产品的生灭、增减、运动过程,是有效的。在“信息”概念在学界和社会被强调之后,主张“质形论”的学者认为,该学说甚至比“信息论”更加管用,因为form是in-form-ation的核心,形式的概念比信息的范围更广【7】。我们认为,宇宙万物都具有“物质-信息二重性”,信息是一种“非物质”的存在;信息包含所有的“Im-material Being”,任何“质料”的“形式”都只是一个部分。形质论的运用范围不会超出“物质”的范围,它连生物遗传物质(基因DNA)的机制都不能解释。而且,人类的“非物质文化”,特别是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宗教、哲学与科学),其“质料”是人类的“语言文字符号”,其“形式”是“言语”、“各种应用文”、“学术论文”、“著作”以及各种传媒和影视作品等,“形质论”对于它们的解释能力,几乎为零。形质论者希望帮助物理主义,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2)几百年来坚如磐石的物理主义根基动摇,大厦将倾

“信息”是当今社会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在智能手机、互联网不可须臾离开的时候,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成为产品和资源的时候,所有的社会成员都成为了某种信息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匿名状态下的网络暴力,已经成为一种“信息杀手”,使人纠结、抑郁、自杀。我们个人已经不仅是“生物人”,更加是“信息人”了。信息技术、信息工程、信息产品、信息产业在日新月异地飞速发展,“信息主义”在“物理主义”的一统天下里“揭竿而起”,必然造成一呼百应、星火燎原之势。

本文作者认为,关于时代的精神,在古希腊的“百家争鸣”之后,中世纪是“神灵”,工业社会是“物质”,当今社会是“信息”。我们直接承认信息的“非物质属性”,将信息提升到“时代精神”的高度;实现信息科学的“学科范式转变”之后,物理主义的大厦必然倾覆。随着“学科信息化”,信息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在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不断普及与渗透,一个自然科学与信息科学“合作”,协同解释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局面就将形成。

(3)时代的呼唤----实现物理主义向信息主义学科范式的转变

人类的信息时代来到了。我们必须承认“信息世界”、“信息生命”、“信息杀手”。某重点大学一位法学教授去省人民医院检查,全部医学指标都“合格”,但是人却“抑郁而死”。每年在校学生几百人莫名失踪,数以万计的各类人员自杀。我们需要纠正物理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树立信息主义的科学范式,从容应对各种可能的选择,避免各种纠结和抑郁的麻烦。

就像“深蓝”战胜人类棋手一样,ChatGPT正在逼近人类智慧的顶峰。我们完成了物理主义学科范式向信息主义学科范式的转变,就有可能适应“强人工智能”的科学技术局面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尼古拉斯·布宁;余纪元.西方哲学词典:英汉对照.人民出版社:北京,2001;第726-727页,第108-1039页.

【2】李宗荣;田爱景.社会信息学导论.人民出版社:北京,2008;第124-127页.

【3】肖锋.信息主义:从社会视角到世界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2010;第9-10页.

【4】诺伯特·维纳.控制论(或动物和机器中的控制和通信),第二版;麻省理工出版社和约翰·威利父子股份有限公司:美国纽约,1961年;第145页.

【5】李宗荣.理论信息学导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北京,2010;第133-136页.

【6】刘魁.非还原物理学发展趋势述评.自然辩证法,2000年,第4期,第30-34页.

【7】 田书峰. 灵魂作为内在形式:亚里士多德对灵魂与身体的质形论理解. 哲学研究, 2022年,第4期,第97-107页.


      [返回第一页]                                                   [返回本院成果展示]

  • 武汉市华光信息科学研究院
    HuaGuang Academ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t Wuhan
  • 关注微信公众号

鄂ICP备19018315号-1

版权所有:武汉市华光信息科学研究院   技术支持:武汉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