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微信扫一扫

网站首页 >> 友情展示(国内) >> 武汉大学戴正清教授成果展示

友情展示(国内)

武汉大学戴正清教授成果展示


武汉大学戴正清教授成果展示


第一部分  简介

image.png 一)个人简介

 戴正清,中共党员,198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法学博士,高级心理咨询   师,任武汉大学心理咨询师职业培训中心主任,发展与教育心理研究所所长,思想品德课部   主任,思想政治教育系党支部书记兼系副主任,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硕士生导师,马克思主   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系副教授。

 戴正清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企业文化与员工帮助计划   (EAP),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戴正清教授兼职受聘湖北阳明心理研究院院长;中国医药文化学院客座教授,湖北警官职业学院、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心理咨询专业教指委副主任、主任委员,华中师大、乐山师范学院研学旅行学术顾问等兼职教师。获武汉大学优秀党员,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先进工作者,武汉市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最美个人。

学术与社会兼职有:中国计生协计生特殊家庭帮扶专家;国家卫健委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专家;湖北省政府应急管理专家咨询委员;湖北省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专委会理事长;湖北省政法委社会矛盾调处专家;湖北省纪委、省委组织部干部考评专家;湖北省技能鉴定中心高级考评员,湖北省心理咨询师职业评审组组长;湖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第一届、第二届会长;湖北省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兼高校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主委;湖北省老年学会老年心理专委会副主委;湖北省妇联12338督导专家;湖北青年之声法律援助与心理援助轮值主席。武汉市总工会员工心理帮助服务中心专家组核心成员,2002年参与组建武汉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科和武汉大学心理咨询培训中心,并担任武汉大学心理咨询师培训中心副主任、主任,武汉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研究所副所长、所长。2008年7月-2010年7月任武汉华信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20223-2024年任当代明诚体育文化集团公司独立董事。

戴正清教授主持横向、纵向、国防课题研究四十余项,课题总经费650万元。主编参编专著、教材8部,发表论文三十余篇。给中央和部委提供专家咨询报告两份;软件著作八项,给政府机关、央企和上市公司提供大量人才测评和胜任力研究报告并采信。

二)发表的部分论文

陈杰,何瑞青,戴正清 知乎用户的自我呈现及群体特征——基于大数据的研究;青年记者,201906

朱人珺 戴正清 我国公务员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902

戴正清 女性财政监督职业倦怠与心理调适,财政监督,201306

戴正清,徐飞 论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03

戴正清,孔瑞婷 科尔伯格道德理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03

高斌,戴正清 高中生选考科目决策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教育进展,202111

高斌,戴正清 高中生未来时间洞察力与专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关系: 时间管理倾向的中介作用,心理研究,201912

陈杰,戴正清 对舆论“风暴源”内的知乎用户的特征解读和聚类分析,东南传播201811

胡孟洁 戴正清,电力企业员工安全心理体系研究,人力资源,201803

戴正清,当代大学生人格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与分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03

戴正清,孔瑞婷 大学生恋爱心理归因分析,洛阳高等工业专科学校学报,200512

Wenyu Wang1  · Zhengqing Dai,Human Operating Risk Assessment for Outdoor Terminal Box of Electric Power,Wireless Personal Communications ,(2022)

刘文文,戴正清 网络表情符合使用和传播的心理学意义,社会科学前沿,202109

赵浩云,戴正清,手机成瘾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心理学进展,202211

马瑞佳,戴正清,武汉大学生新冠疫苗接种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统计学与应用,202203

戴正清,实现人民群众全面持久的幸福感,小康,201411

 

三)主编的专著

《电力安全心理预防与实务》,中国电力出版社,202006

《电力安全心理评估研究》,中国电力出版社,202001

 

第二部分  代表作

一)论文

全国首届中医心理治疗培训班上的发言

武汉大学 戴正清于2024-07-20

经历新冠疫情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崭新倡议,科学界也提出了全球健康学。为促进健康发展的医学经历了传统生物医学模式、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和新时代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不同历程。

传统生物医学模式、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主要是西方医学和自然科学主导下的标准化、科学化的疾病治疗模式,尽管一直倡导在疾病的分析诊断和治疗中强调人文精神,毕竟在资本驱动和利益驱使下,医学人文精神事实上难以落到实地。系统健康思维与生命体系观念成为现在和未来需要正视和面对的重大问题。新冠肺炎疫情作为传染病给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价值观沉痛一击,个人健康与家庭健康、社区健康及全球健康是密不可分的,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必然发展成为全球共识。

医学内涵如何框定。医学是伴随人类文明发展的脚步,在世界范围内有独自衍生发展的历程,同时也同各文明体系之间的相互渗透、融合、传承,一并走向未来更高层次的文明。围绕人的健康和生命的存续,必然会由蒙昧阶段,到古代文化阶段,近现代发展阶段,未来发展阶段。蒙昧阶段巫医巫师出于对死亡的恐惧和身体疼痛的本能发端和执业,古代文化阶段以汇聚体验、智慧和思辨为主要特征的医者行为,近现代则以科学技术为基础,进行诊断、分析、治疗与预防,并制订相应标准的职业行为。未来医学发展阶段则显精准化、整体化、智能化趋势。

中医由于中华文明绵延几千年没有中断,有相对完整的记载、实践,所以可以在相对分类中,比较中医、西医对健康的实践作用及功效。毋庸置疑,近现代西医学在科学的大旗下,致力于标准、严格的准入行医制度下,中医备受打击、排斥和污名化。但是作为一种文化的中医,绝不会因此倒下和消失,只会在一定条件和环境氛围下受到抑制。终究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绽放他的生命力。中医也并非完全意义上的被压制,青蒿素的研究成果则是顺应科学技术的规范获得世界范围医学的肯定。也是用现代医学语言和研究范式证明了中医药的历史价值。其实中华民族在人口繁衍的历史事实,间接证实中医在整个医学体系中的应用价值。略读中医理论和审慎看待中医,也能感受中医、西医各自的侧重。天人合一、整体“医人”、医术药方等方面都透视着中华文化的智慧和生命力。

中医心理治疗的持存。中医心理治疗在历史上并非不存在,理论上遵循中医学与传统中华文化精华,实践上寓于中医治疗术法中。在中医发展史早期就有上医、中医、下医之说,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上医医国其意在把医术用于治理国家,犹如把脉诊断、熬汤济世、君安民养。隋唐时期医圣孙思邈拒绝唐高宗医国之请,他在《备急千金要方•诊候》中说到:“古之善为医者,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他给自己的定位是“上医医国,吾不能也,次之人,吾所乐也。”在封建等级思想文化下也许存在着上中下等级之分,但医国医人医病的理法是通的,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实乃价值判断选择各异。孙中山先生作为专业医者,弃医从政,也有治国循医理之要义,在其《建国方略》中把脉近代中国被西方列强殖民,清政府腐败懦弱,四万万同胞一盘散沙,才开出救国之方,一改明清盛行的阳明心学主张,批判了“先知后行”“知行合一”的主张,提出“知难行易”的革命行动,主张心理建设、物质建设、社会建设等三大建设的“医国”思想。

中医医人,其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治疗思维强调健康整体观、预防观、辨证观。在中医治疗实践中,主张标本兼治,既要对症治疗,也要固本结合、内外结合,治病与滋养结合。形神兼养,养神为先。突出“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在《千金翼方》卷十六,列举神志异常症,阐明病因多为心气不足所致。兼见惊悸恐怖,恍惚健忘等症。治宜安神定志,用定志丸、宁志膏、《千金》镇心圆等方。《黄帝内径》云:“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故悲哀愁扰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除了使用中药汤剂柏子养心汤、归脾汤为代表方用于宁神定志以外,也常用养心安神之法,疏通淤郁。于是,在中医治疗史上积累了大量情志疗法的心理治疗案例。

伴随着整体医学的发展,中医心理治疗必将同现代心理治疗各流派一起汇聚绽放魅力。现代心理咨询与治疗流派多传播精神分析流派、行为主义流派、人本主义流派、认知行为主义流派、生理心理流派及后现代心理流派。中医心理学在国内划分在中医学门类,经典理论来源于黄帝内经、张仲景《伤寒杂论》、孙思邈、张子和、李时珍、叶天士等中医大家典籍中关于心理情志的理论。近年来,各中医药大学在中医学、应用心理学、中西医结合等相关二级学科中纷纷推出了中医心理治疗专业研发方向。国内学者杨德森教授、张亚林教授于上世纪末,在临床精神病治疗实践中,创立了道家认知治疗,并在社区精神康复和心理治疗中,开展社群心理服务推广,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和人群的文化适应性。

中医心理治疗与现代心理治疗共通之处:

一是对症状的解释“障碍”亦为不通,无论是身体疼痛,还是精神痛苦,皆为“通则不痛,通则不痛”,认知失调、知情意行不统一、人格不完整(缺陷)都意味着“不通”。

其二,病因学“七情致病”与现代西方医学和心理学病因分分析基本一致。

其三,明示、暗示在治疗中的应用,中医治疗与现代心理治疗都创设场景以达到效果。尤其是正念冥想治疗。

其四,中医强调辨证施治与现代心理认知行为治疗在认知模式上有同样的应用。

其五。中医强调整体观与西方心理治疗中人本主义治疗反对把人的心理元素分割开来研究的思想类似;

积极心理治疗创立者诺斯拉特•佩塞施基安公开声明借鉴中国传统文化,再结合西方文化创立的。

西方心理学的学派创立人性观的假设都参考中国儒家、道家思想关于人性本善、人性本恶、无善无恶、有善有恶的思想文化。

孟子:“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这是最早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关于心理可以测度的观点。

上述个人阅读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中医典籍和学习研究西方心理治疗的粗浅认知,推荐咱们学员学习研究和挖掘。

 

                                                                                   武汉大学 戴正清于2024-07-20

二)代表著作的摘要和目录

 

 (正在整理中)



                [返回今日要闻]                                              [返回本文首页]

  • 武汉市华光信息科学研究院
    HuaGuang Academ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t Wuhan
  • 关注微信公众号

鄂ICP备19018315号-1

版权所有:武汉市华光信息科学研究院   技术支持:武汉网站建设